聽到又要改科舉,百官感覺腦仁痛,這改來改去的,年紀大點的,有時候都覺得力不從心,只因為記不住。
只是現在李承乾高度集權,他們幾乎只有執(zhí)行的份,想要反對都難。
“諸位愛卿,我們作為整個朝廷的中樞,有些東西,是需要未雨綢繆的。
諸位可曾想過,隨著掃盲教育的執(zhí)行。
未來,越來越多的大唐百姓會識字。
甚至百年之后,只要不是有腦疾,應該會達到人人都識字的程度。
一旦人人都識字,再加上天下太平。
未來上億人,上十億人。
每年,高水準的年輕人,可能會有百萬千萬。
這種情況下,可能人人做官否?”
這個問題提出來,百官瞬間反應過來。
雖然有些不敢置信,但是這個未來,好像又是必然的。
他們總算明白,李承乾為何提出這個問題了。
如果每一屆科舉,錄取的人都做官。
現在還好,未來呢?
一想每年百萬人,千萬人,那個場面,百官想想都感覺頭皮發(fā)麻。
房玄齡站出來問:“陛下,若是未來有一天,真能夠達到陛下所的情況,那可是前所未有的盛世。
只是,此事亙古未有,該如何解決,陛下可有想法?”
面對一個完全未知的東西,就算是房玄齡那種喜歡發(fā)散的思維,一時間也想不到對策。
這不是他不夠聰明,而是遇到前所未有的東西,誰都腦子一片空白。
“這就是朕,為什么要再次改變科舉的原因。
任何政策,都不可能永遠不變,都需要根據時局而變。
所謂的祖宗之法,根本不足與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