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劉奕邦重新回到八巷村,他買了一點營養(yǎng)品、奶粉和一些餅干。這些是在省城買的,味道不錯。
不過米小楠并不在家,今天是周一,學校上課了。
劉奕邦把東西交給于翠蓮,其中兩盒餅干給了于翠蓮家的孩子,奶粉讓于翠蓮轉交給米小楠。
劉奕邦到了村里的小學,周圍三個村的孩子在這里上學。原來八巷村老支書還是比較有遠見的,二十年前,爭取建了這所學校。
八巷村的孩子們,不需要步行去很遠的地方上學。反倒是另外兩個村子的孩子,需要步行將近一個小時來上學。
三個村子,平均每個年級大約兩個班級,一年級每個班五十多人。年級越高,人數(shù)就越少。很多孩子上了二三年級,認識幾個字之后,就輟學了,其中女孩子居多。
等到了六年級,每個班級只有三十多人,其中女生不足三分之一。
這在劉奕邦的成長經(jīng)歷中,是不存在的。
四方島上的學校,接收軍人和軍醫(yī)的孩子,以及四方島村民的孩子。島上有規(guī)定,不能輟學。
曾經(jīng)有村民不讓孩子上學,唐鎮(zhèn)長和李校長親自去家里勸說,勸說不成的,就由派出所吳警官出面,拘留父母。
兒童有受教育權,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,父母不讓孩子上學就是犯罪。
四方島之所以執(zhí)行得那么好,是因為經(jīng)濟比較好,不會因為沒錢上學而輟學。
可這里呢?